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俊才贤士多有处世之悲,感时伤逝多有人生如梦之哀,或哀其生不逢时,遇人不当;或悲于功亏一篑,一腔热血灰飞烟灭。惑者,困于知人知己,蹇塞迷茫,无所适从;悲者,哀于人生无常,心怀忧愤,郁郁寡欢。凡此种种,屡见不鲜,历世不辍,莫不昭示处世之艰难,人生之不易。
人生之艰难,难在与人相处。蹇塞和顺,成败得失,皆由人为,人为之难,难在知人知己。知人者或免于蹇塞,游刃有余;知己者或免于虚妄膨胀,怡然自适,立身处世之道莫不要于知人知己,而明于知人不易,知己尤其不易,则尤为切要。
相知才能相亲,“知”极为不易。人性多有反复,变易亦是常态。人有常情常态,但也有随着地位、身份、境遇的变迁而变化的一面,变与不变之间的情态秉性最难揣测琢磨,疏远或者陌生皆由这种环境的变化而随之变化,变动不居,最难将息。
处事就是处人,成就事业离不开与人相处,成或不成往往并不取决于自己而取决于身边的人,以及与事业相关联的人之间的配合、协调是否卓有成效。因人成事,还是因事成人都离不开“人”,尤其是能否“知”人,能在多大程度上“知”人。
何以“知人”,又何以“知己”,这是一个人生课题,也是一个人生难题。
庄子在《人间世》里有一段奥妙的辨析。颜阖准备去辅佐卫公子,临行前请教遽伯玉一个问题说,“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足以知其所以过。若然者,无奈之何?”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生来喜欢杀人。假如和他一起同流合污就会危害国家社会,假如用法度来约束他就可能伤害到自己。这个人能够了解别人却不明白自己,我将如何和他相处呢?颜阖的这番话实际上说的就是他即将辅佐的卫公子,面对能看清别人的过错却不知道自身的过错的卫公子,颜阖陷入了两难,不知如何相处了,所以才有此一问。
颜阖这段话切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知人”与“知己”的关系。卫公子能“知人”却不能“知己”,意味着卫公子很难相处,这就是难点所在。能看得清别人身上的问题,却浑然不觉自身的问题,这样人肯定非常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善言,凡事总是委过于人而不能自悟自省,如果只是个普通人可以敬而远之,但如果是一定要与之共事或利害攸关的人,可能就逃无所逃了。
对颜阖的忧虑,遽伯玉的药方是“就不欲入,和不欲出”。意思是,亲和他但不要关系搞得太深入了,自己内心保持着和顺端正,不要让他行为越轨出格。遽伯玉又补充说“达之,入于无疵”(总之,要顺着他的心意加以引导,逐步改正他的缺点,已达到不犯错误)。遽伯玉的药方看起来很有效,但实际上要求极高难度极大,很难做得到。遽伯玉只是从“知人”的一面作了解说,并没有涉及到“知己”层面。颜阖可以做“达之,入于无疵”,但前提必须是卫公子能“知己”,有自悟反省之心。
可见难点不在“知人”而在“知己”,知己之难尤胜知人。只有卫公子能“知己”了,颜阖的引导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知己”而不“知人”又会怎么样呢?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螳臂当车”。一只螳螂竟然“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一个喜欢自己马的人用筐子来盛马粪,用贵重的蛤壳来接马尿,对自己的吗呵护备至。但当他看到马被蚊子叮咬,毫不犹豫的扑打蚊子时,受到惊吓的爱马却踢碎了他的脑袋胸骨。
螳螂是因为“知己”而不“知人”才会用自己弱小的手臂去阻挡庞大的车马,这个爱马的人只知道自己喜欢马,却不不了解马的习性,结果是因爱而受害。这两个例子的主人都是只知自己而不知对方。可见“知人”与“知己”是一体两面,不可偏废的,偏于任何一方都难以和谐。
其实“知人”的基础就是“知己”,“知己”的前提正是“知人”。不“知己”而“知人”,其知可能不够全面不完整,容易犯“螳臂当车”的错误。只知道自己却不理解对方则有可能像爱马这一样身受其辱。
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学而)。孔子是从责己以严,待人以宽的角度来反省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则是从更加严厉的角度来强调“知己”的重要性。因为“知己”是自律自觉的基础,一个连自己的斤两都搞不清楚的人,又将何以与世相处,与人相交?又何来明智通达?
“知己”之所以更难,是因为人之通病在宽以待己,对他人求全责备,对自己轻松放过,听之任之。自恋自爱,自高自大常常会遮蔽了心智,阻塞的理性,陷入难以自拔的清高傲慢和偏见。凡此种种都是阻塞朝彻明智的陷阱、障碍,也是造成处世之难的根源。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这和“道不行则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如出一辙,豁达至极。“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随风转,此已非常身。”的陶渊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王维,“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杜甫,以及“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一样,选择的都是逍遥于世的豁达,这种逍遥于世的豁达都是明于“知己”的典范。因为“知己”而不求全责备,因为“知己”而随遇而安。
智者明于己,达于世,和于人,怡其情,安于心,入出有道,进退有据。处世虽不易,其和也易,其乐也畅,知人知己,心安理得,笃实无妄。
年1月29日星期三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langa.com/mfjn/1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