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

自知之明,才是最大的聪明历史国学教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与智慧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只会把人弄得疲惫不堪,劳神劳心。这对修身养性没有一点好处。

古语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我们并不陌生,只是我们通常将这句话理解为:知识是没有止境的,不要骄傲自满,要对知识始终不懈追求!这与庄子的理解正好相反。

从现在来看,庄子的想法明显是消极的,是不思进取的表现,但如果回到庄子所处的时代,站在庄子一贯秉持的“无为”立场上看,庄子的说法又有其合理的一面。

在那个社会秩序动荡的战乱年代,普通老百姓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哪里顾得上求知。读书人下苦功夫学习,绝大多数也只是想用以博得一个官位,出将入相,而最终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人少之又少。

在庄子看来,与其去追求那些没有止境的空泛的知识,还不如优游终日,保全性命于乱世。其实,庄子本身倒是个很博学的人,他这样想,实在是看到人所未看到的一面才发的感慨。

庄子素来主张“绝智弃圣”、“绝巧弃利”。这里所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也可以看作他“绝智弃圣”的一个理由,说白了就是说人要抛掉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昏昏然,混混然,一切都听其自然,不要有任何的心机和人为。

这样一来,人就可以和自然一体了。和自然一体,人的精神和形体也就能得到最好的养护,也就能长命百岁了。

庄子的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愚人”的味道,但仔细想来,却不能否认他说的的确是大实话。想一想吧,“生也有涯”,难道人的生命不是有限的么?“而知也无涯”,知识与智慧的确是无止无尽的,我们无法穷尽,最多也就能掌握其冰山一角。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难道不正如螳臂当车?明知不可为而为,这种做法在庄子看来是极为可笑的。挡车的螳螂,也许在有些人看来是勇气可嘉,富于自我牺牲精神,而在庄子看来纯粹是自不量力,只是白白牺牲自己的性命,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称赞。

如果这只螳螂在挡车之前并不清楚自己根本没有挡车的力量,那么这就是一种无知,所谓无知者无畏。而因为无知才产生的无畏算不上勇敢,所以不管怎么说,这只挡车的螳螂只能被庄子嘲笑。

其实,庄子更多地是在嘲笑世人,那些执着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以有涯随无涯”的人。这样的人却多是为世人所称赞,比如追日的夸父、移山的愚公等等。

庄子虽“狂”,可他的狂是蔑视世间的一切权贵,一切功名利禄,而不是自高自大,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然而我们容易犯的正是这样的毛病。我们自信,但是过分自信。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可以任意支配一切,可以让江河改道,可以让日月换天,可以让四季颠倒。可能我们真的把大海给填满了,把高山给挖平了,可这丝毫也证明不了我们的力量,因为这样的力量带来的往往不是福音而是灾难。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langa.com/mfyl/119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