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

江湖路远,望君珍重金庸武侠插画人二


李志清和董培新都是香港著名漫画家,皆以水墨入新韵,声名颇著。

上世纪的香港漫画界高手迭出,黄玉郎(代表作《龙虎门》)、王泽(代表作《老夫子》)、马荣成(主要代表作《中华英雄》《风云》)等都堪称个中英豪。但在唯有姜、王、李、董四人成为金书插画大家。这是因为在香港若想为金书作画须得到授权,否则不能染指素材;另一方面,李、董二人兼具国画功底和漫画技法,笔尖涌动着潇洒的江湖气息也与之息息相关。

明河妙人李志清

李志清生于年,笔名清儿,有《孙子攻略》、《项羽刘邦》、《水浒传》等多部历史、武侠作品,其中年的《三国志》是第一套打入日本市场香港漫画。

年,李志清与金庸先生创立明河(创文)出版有限公司,替金庸小说绘制漫画,作品包括《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等。

李志清版漫画

时至今日,李志清最广为流传的金庸插画作品是形形色色的人物肖像。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射雕英雄传》中忠厚耿直、侠义为怀的郭靖

不恨古人无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神雕侠侣》中风流英俊、痴狂任性的杨过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天龙八部》中气吞山河、心系苍生的萧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笑傲江湖》中侠肝义胆、豁达逍遥的令狐冲

《神雕侠侣》中形貌奇特的密教金刚金轮法王

金轮法王身披黄袍、极高极瘦、身形犹似竹杆一般,脑门微陷,便似一只碟子一般

——《第二十回英雄大宴》

《倚天屠龙记》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金毛狮王谢逊

那人身材魁伟异常,满头黄发,散披肩头,眼睛碧油油的发光,手中拿着一根一丈六七尺长的两头狼牙棒,在筵前这么一站,威风凛凛,真如天神天将一般。

——《第五回皓臂似玉梅花妆》

《天龙八部》中的童颜娇小、乖戾痴情的天山童姥

只见这人身形矮小,便是那个八九岁女童,但双目如电,炯炯有神,向虚竹瞧来之时,自有一股凌人的威严。——《第三十五回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雪山飞狐》中明眸善睐、蕙质兰心的程灵素

一身荆衩布裙,衣衫甚是干净齐整,浆洗得不染丝毫尘土泥污。她相貌似乎已有十六七岁,身形却如是个十四五岁的幼女。——《第九回毒手药王》

《越女剑》中剑法超绝、不谙世事的阿青

范蠡见这少女一张瓜子脸,睫长眼大,皮肤白皙,容貌甚是秀丽,身材苗条,弱质纤纤,心下不忍,又叫:“姑娘,快过来!”

李志清先生作人物图谱不一定与书中情节一一对应,形象也未必与文字描写全然一致,而是侧重表现人物整体的精神气质,画风清丽明快。

李先生全部作品均为人手上色,故可在色彩的浓淡、明暗上,以或柔或刚曲线与面来充份控制画面所需的情感及气氛,因此画面带有强烈的个人内心感受。部分人物极具漫画色彩和时代气息,有时也因此遭到诟病。

但李先生的功力绝非至于人物图谱。华山论剑,遥望山势高远;诗笔入画,尽显儒侠风流,皆透露出李老的国画功底,意蕴悠长。

李志清先生金书插画

对大场面的调度也是游刃有余。

《天龙八部》

宋长老惨然变色,叫道:“帮主,你……”乔峰一伸手,将左首条一柄法刀拔起。宋长老道:“罢了,罢了,我起过杀害你的念头,原是罪有应得,你下手罢!”眼前刀光一闪,噗的一声轻响,只见乔峰将法刀戳入了他自己左肩。群丐“啊”的一声大叫,不约而同的都站起身来。

——《第十五回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

耶律洪基出阵之时,原已防到萧峰重施当年在阵上擒杀楚王父子的故技,早有戒备。亲军指挥使一声吆喝,三百名盾牌手立时聚拢,三百面盾牌犹如一堵城墙,挡在辽帝面前。长矛手、刀斧手又密密层层的排在盾牌之前。——《第五十回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三世画痴董培新

董培新年生于中国梧州,长于广州。15岁移居香港,同年随岭南派高奇峰弟子蔡大可当学徒,年开始以绘画插图为全职工作。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创作漫画,曾与倪匡、亦舒、古龙、诸葛青云等知名作家合作,高峰期拥有读者达一百万,是当时香港最知名的漫画家之一。

董培新擅以中国水墨来描绘金书人事,同时也融合素描、写生、透视法等西洋绘画的思想。既展现文人写意的气势神韵,亦见工笔细绘、民俗意趣等多样风格,所以他自称是“中西合璧之作”。

其金书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两幅作长达12呎,分别是《书剑恩仇录》的“乾隆夜游西湖”、《天龙八部》的“聚贤庄血战前夕”。

《书剑恩仇录》“乾隆夜游西湖”

五艘船向湖心划去,只见湖中灯火辉煌,满湖游船上都点了灯,有如满天繁星。再划近时,丝竹箫管之声,不住在水面上飘来。

——《第七回 琴音朗朗闻雁落剑气沉沉作龙吟》

评曰:

画中前景采用了西洋画法中的焦点透视法,而远景中连绵的山川借鉴了国画中的散点透视法,层次丰富;此外,中西杂糅带来空间的错乱迷失,暗示出歌舞升平背后的不真实感。

在色彩处理上,前景和远景用色清淡、饱和度低,惟有湖水上倒影着缤纷光影;中景花团锦簇、白衣红灯,极显西湖夜景的热闹繁盛与乾隆的风流自赏。

画面整体布局虽失之零散,但颇有匠心独运之处,仍为董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天龙八部》“聚贤庄血战前夕”

乔峰端起一碗酒来,说道:“这里众家英雄,多有乔峰往日旧交,今日既有见疑之意,咱们干杯绝交。哪一位朋友要杀乔某的,先来对饮一碗,从此而后,往日交情一笔勾销。我杀你不是忘恩,你杀我不算负义。天下英雄,俱为证见。”众人一听,都是一凛,大厅上一时鸦雀无声。

各人均想:“我如上前喝酒,势必中他暗算。他这劈空神拳击将出来,如何能够抵挡?”一片寂静之中,忽然走出一个全身缟素的女子,正是马大元的遗孀马夫人。她双手捧起酒碗,森然说道:“先夫命丧你手,我跟你还有什么故旧之情?”将酒碗放到唇边,喝了一口,说道:“量浅不能喝尽,生死大仇,有如此酒。”说着将碗中酒水都泼在地下。

——《第十九回虽万千人吾往矣》

评曰:

画中以赭石为基调,光影,构图和视角皆为西洋画法,光感强烈,生动鲜明。画面焦点集中在乔峰、阿朱、马夫人三人身上。原著中的阿朱“身穿淡黄衫子”,而在此处采用红色,成为一抹难得的亮色。

董先生师从岭南画派,国画根基尤其扎实。

神似敦煌壁画的周芷若画像,彰显文人写意的特点。

《射雕英雄传》中穆念慈比武招亲,为工笔细绘,颇具民俗意趣。

这是董先生最受争议的一幅画,也是他画金庸画的起点:画面中的小龙女粗眉白脸,与读者心中的形象有一定距离。

董培新解释说,“小说里并没有对小龙女有太多描述。只是说她是穿白衣的、很漂亮的女孩子。我画画的时候,就加上了自己的想法,小龙女在古墓里长大,环境很阴暗,她也不用去见什么人,她应该不懂得打扮,因为不需要。因此眉毛很粗的时候不会去修,古墓里常年不见阳光,她的皮肤一定很白。这本来是金庸先生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但我要画的,一定是最原始的形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董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兼任电影美术主任,并为“仙鹤港联”影业公司几十部电影设计人物造型,很多作品颇具电影大片的既视感。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泛舟湖上的郭靖黄蓉

开到荼靡花事了——情花丛中的杨过和绿萼

武剑落尘带雪痕——华山论剑

十万军声半夜潮——乾隆、陈家洛海宁观潮

尔等痴儿,何解剑中真意——令狐冲独孤九剑破剑式

但为情故,虽死不悔——小龙女断肠崖夺药

手掌一拍,首先跃下,数百名丐帮帮众跟着涌身跃落。这般高峰下跃,自是极险,但蒙古将士素来勇悍,日间又曾见欧阳锋从峰上降落,各人身上革伞比他鼓气入裤之法更是稳当得多,再见主帅身先士卒,当下个个奋勇。一时之间,空中宛似万花齐放,一顶顶革伞张了开来,带着将士稳稳下堕。黄蓉坐在峰顶冰岩之上,眼见大功告成,不由得心花怒放,寻思:“成吉思汗破城与否,原本与我无关。但若靖哥哥能听我言语,倒可乘机了结一件大事。”

——《第三十七回从天而降》

《射雕英雄传》中“从天而降”这一宏大画面曾让众多仁人志士望而却步,不得不称为大手笔。远远看去,伞兵有如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仔细看可以发现:

跳伞四部曲条理清晰、步骤分明,甚至带着动画片般的天真和戏谑,虽然看图时心中也会有个小小的疑问——一定要从山顶起跳吗?

董培新一生作画无数,保守估计不少于30万张,他曾自诩:“一生人画三世画。”倪匡称之“奇人中的奇人”。金庸先生对其称赞有加:董培新先生提起画笔,绘出了不少小说中的场面。那些场面是他在心里酝酿了很久很久时日的。

尾声:孰道江湖路已远

金庸的小说、香港的插画,代表着一个时代。

年,马荣成长篇漫画《风云》结束连载,一期没有对白的素描,叫做风云结局篇,透过连绵的画卷似乎能看到这个时代的落日。

“当前在香港,为武侠作品画插图的漫画家,数量其实非常少。”李志清表示,除去版权原因,“很多年轻漫画家都喜欢把一些流行元素直接加进去,既不耐看,也不可能真正长久地流传下去。”但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在金庸、古龙之后,鲜有较大影响力的武侠小说家出现。”

香港武侠插画,香港武侠小说,都产生于香港特定的环境和时代,两者如剑锋缠绵、相伴相依。时至今日,“武侠没落”的声音愈来愈响亮:有人说娱乐的方式多了,武侠小说内容的局限性暴露无遗;也有人说是人心不古、侠义不存;更有人说是金庸先生“成就了武侠,也终结了武侠”,再没有大师级的人物涉足武林、论剑华山。

但或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国人心中永远有一个地方叫做江湖,所有的鲜衣怒马、所有的刀光剑影、所有的爱恨情愁、所有的孤独寂寞,都在那里肆无忌惮地发酵。那是我们永远的青春、也是我们永恒的人生。

江湖路远,望君珍重

陇西客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langa.com/mfyl/15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