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公益活动持续开展 http://nb.ifeng.com/a/20180619/6664841_0.shtml为更好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落到实处,根据中央、省委和省委教育工委关于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安排,我校扎实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学校实际,以“四优化四提升”为主题,确定16项校级层面重点实事项目。
一、优化治理效能,提升师生满意度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以强烈的“十四五”开局意识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加快推进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以高质量发展成效提升师生满意度。
1.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项目。优化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学院办大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修订《苏州科技大学章程》,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
2.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项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大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申报工作,做好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和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申报工作;全面落实《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年)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
3.“申博”项目。对照申报要求,进一步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全力做好新一轮博士学位授权申报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快高端人才培育和青年教师培养;全力做好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组织申报、中期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工作,培育标志性成果,加强已有科研平台的建设管理,培育高级别科研平台。
4.教育对外开放提质增效项目。推进与世界知名大学的实质性合作,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发展后疫情时代留学生来华教育,做好援外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项目实施。
二、优化政策举措,提升师生获得感
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师生所盼、民心所向。及时出台系列有利于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举措,推出一批便于师生工作、学习的务实举措,实施多项直接服务师生的实事项目,切实提升师生获得感。
5.深化教育评价改革项目。积极破除“五唯”,修订职称评审、核心期刊目录等文件;结合新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实施情况,进一步优化方案,充分激发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6.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项目。不断推进和完善“四轮驱动”就业市场对接体系,强化线上线下二元就业阵地建设,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和就业渠道;充分依靠“校、院、班”三级就业工作网络体系,精准实施五类就业专项工作计划,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7.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项目。开展“服务社会我先行”校内外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凝聚青春力量,朋辈助力成长”一帮一活动;开展党员教师帮扶体质健康特困生活动。
8.引导党外人士发挥作用项目。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好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等工作;打造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
9.真情关爱困难离退休老同志项目。加强走访慰问,重点做好离休干部和生病住院、高龄、独居空巢的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及困难党员的关心关怀工作。
三、优化校园环境,提升师生幸福感
优化功能布局,加快推进校园基础建设和平安校园建设,大力改善师生工作、生活条件,建设美丽、平安、和谐校园,提升广大师生的归属感、幸福感。
10.美丽校园建设项目。推进石湖校区南区学生宿舍、东区操场等在建工程,确保秋季学期开学前投入使用;加快建设金螳螂土木创新实践教育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石湖、江枫老校区景观提升工程实施。
11.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建设学校融合门户,实现不同业务系统直接登录和多项业务线上办理;完善校园卡移动服务功能,实现东区食堂及南区学生宿舍扫码支付;对多媒体阶梯教室进行数字扩声系统改造,更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2.校区管理服务推进项目。启用石湖校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师生提供快递收发、理发、自行车修理等服务;改造安装江枫校区教学区和家属区隔离通道门,加快推进江枫家属区社会化管理工作,推进物业尽快进驻。
13.校园安全保障项目。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确保校园不发生聚集性疫情,力争做到校内师生员工“零感染”;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定期开展校园义诊;开展在线公益心理援助;开展师生防电信网络诈骗系列活动,争创“无诈校园”。
四、优化资源供给,提升服务社会影响力
积极衔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整合学科、科研和人才资源,发挥特色优势,推动与政府、龙头企业和创新载体合作,开拓政产学研用合作新局面,更好服务“六个高质量”发展。
14.新型智库建设项目。统筹推进“城市发展智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基地”“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等新型智库建设,组织开展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打造高水平科研成果,做优做强政府“外脑”,“智”助地方高质量发展。
15.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深入推进“党学共建、乡村振兴”党建工作创新,与乡村基层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实践“党建+”助力服务地方,积极开展乡村规划服务,为乡村全面振兴作贡献。
16.党史学习教育宣讲项目。发挥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宣讲团的理论、人才优势,组织师生深入苏州市机关、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和中小学等开展党史专题宣讲,服务地方学习教育需求。加强“苏州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院”建设,助推地方新时代文明实践。
苏州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排版
翁园园
审核
徐燕华崔炜徐誉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langa.com/mfsd/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