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

天龙八部是悲剧吗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14286.html

▲版《天龙八部》主题曲:《难念的经》

《天龙八部》是悲剧吗?

其实《天龙八部》全书中有几人并不是“求不得”的。

看《天龙八部》,我觉得乔峰与段誉是两大主角,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人生。乔峰在这部小说里就是“求不得”这一主题的代表人物,而段誉则更应该是历练人间的佛子。

段誉是来尘世历练的,所以他的经历是全书的线索。首先讲与王语嫣的那段故事:老版当中,段誉是和王语嫣在枯井底确定了在一起的关系的,这是“求有所得”;新版之中,段誉虽然最后没有和王语嫣在一起,但是段誉的历练却体现的更棒了:

段誉再次见到玉像,霎时之间,心中一片冰凉,登时明白:“以前我一见语嫣便为她着迷,整个心都给她绑住了,完全不能自主。人家取笑也罢,讽刺也罢,我丝毫不觉羞愧。语嫣对我不理不睬,视若无睹,我也全然不以为意。之所以如此自轻自贱,只因我把她当做了山洞中的‘神仙姐姐’,竟令我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做了一只不知羞耻的癞蛤蟆。那并不是语嫣有什么魔力迷住了我,全是我自己心生‘心魔’,迷住了自己。”

这是“求不得”么?这是超脱,已然到达不求的境界了。

再说段誉反对习武而成为武林高手。首先,段誉反对习武是为什么?

段誉道:“我从小受了佛戒。爹爹请了一位老教师教我念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请了一位高僧教我念佛经。十多年来,我学的都是什么戒杀戒嗔,什么慈悲为怀,忽然爹爹教我练武,学打人杀人的法子,我自然觉得不对头。爹爹说了我不听,伯父跟我辩了一天一夜,我仍是不服。”

段誉的反对习武,是基于反对杀人的。那如果不杀人,他会习武么?

段誉心道:“神仙姊姊所遗的步法,必定精妙之极,遇到强敌时脱身逃走,那就很好,‘再取敌命’也就不必了。”

卷好帛卷,对之作了两个揖,珍而重之的揣入怀中,转身对那玉像道:“神仙姊姊,你吩咐我朝午晚三次练功,段誉不敢有违。今后我对人加倍客气,别人不会来打我,我自然也不会去吸他的内力。你这套‘凌波微步’我更要用心练熟,眼见不对,立刻溜之大吉,就吸不到他的内力了。”

至于“杀尽我逍遥派弟子”一节,却想也不敢去想。由此可见,如果能不杀人,又能习武,他是不排斥的。而段誉也一直贯彻自己的理念,首先他从来没想过自废武功,其次他并不觉得自己会武功。使用“六脉神剑”击败鸠摩智也是顺心而为。

不料鸠摩智神色自若,说道:“今日结识高贤,幸何如之,尚请不吝赐教数招,俾小僧有所进益。”段誉道:“我不会武功,从来没学过。”

其实段誉每一次使出功夫,都是顺心而为,不一一摘录了。

此处可以明了,段誉的不想习武,只是反对打打杀杀,若真是到了要出手的时候,段誉还是会顺心地使用武功的。

我一向觉得段誉才是全书的主角,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大理皇子,经历了伦理、爱情、家庭、结义兄弟的重重历练,最后大彻大悟做到了无求,他才是全书中佛性最高的人。

在没有这些历练之前,他是一个比虚竹还迂腐的佛子,张口闭口佛门偈语,却只有佛门表象,并没能做到摒除心魔,做到放下。

而在经历了情窦初开的对象是自己妹妹,一直敬爱的父亲不是自己亲生父亲,一向讨厌的大恶人却成了亲爸爸,陪他成长的父母一日间都死了,一直心爱的王语嫣却喜欢慕容复等等之后,在无量玉洞中又顿时领悟,正合佛教因果:段誉的武功、爱情皆因无量玉洞而起,最后又在这里结束。他的经历就是一个拿起、放下的过程。

所以说,段誉的“求不得”是浅显的,他的本质是“从拿起到放下”的领悟。

看乔峰。

乔峰是最符合“求不得”这一主题的人,乔峰是典型的儒侠。大多数人觉得乔峰大口喝酒,酒量惊人,行事也不拘一格,但我说他“儒”,是因为他的行为始终不离“忠孝礼义仁智信”七个字。

乔峰上半生身为南朝人,以杀辽狗为荣,对南朝忠;后为辽人,又阵前救驾,官至南院大王,对辽国忠。是为“忠”。

乔峰得知父母雁门关无辜被害,为了替父亲报仇,擒住谭公谭婆赵钱孙等人,找到养父潜入少室山找师傅等等,那一章名字就叫《千里茫茫若梦》,为父母寻仇家至此地步,是为“孝”。

乔峰在杏子林中宽恕几大长老的罪行时说的话与举动,可以看出他的“礼”。这里从他结交段誉以及在完颜阿骨打和耶律洪基交往时有体现。

乔峰的义不用多说,杏子林里自残之得以体现,一人身插数刀,只为替一群想害自己的人解罪,是为“义”。

乔峰的仁,体现在止杀,乔峰屡屡劝阻耶律洪基南征,最后更是“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为平息战争,百姓生活安逸而努力,是为“仁”。

乔峰的智,谋略倒是并不很漂亮,不过在整部书中,除了慕容博这个老家伙和康敏应该是无出其右的人了;擒住谭婆和赵钱孙来要挟谭公,偷偷潜入少室山,以及委婉劝阻耶律洪基南下等等,都能体现他的“智”。

乔峰为人,光在聚贤庄上,他承诺要治好阿朱而与群雄对抗,就体现了他的“信”。

不幸的是,乔峰在这部小说里就是“求不得”这一主题的代表人物,他死就死在自己坚守的“忠孝礼义仁智信”。

他对辽国忠,又不忍践踏曾经所在的南朝;他为孝而奔波,最后不但没有得到想要的信息,还亲手杀了心爱的人;他对四大长老有礼,却遭遇丐帮变数,对耶律洪基行君臣兄弟之礼,最后却君臣不复,兄弟反目;乔峰义气,为人仗义,可是中原武林却没有他容身之地;乔峰仁,一心努力南北两朝没有战争,雁门关时守将却拒绝放他们入城,间接导致他的死;乔峰有谋略,却在慕容博和自己父亲面前一点办法都没有,不想杀的人却都因他而死;乔峰诚信,却遭受中原武林人士的猜忌,难以以诚相待。

乔峰的一生都是无奈的,求不得。爱的人为自己而死,要守护的东西却不能接受自己,塞上牛羊空许约……

乔峰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努力做到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却得不到应该得到的。“忠孝礼义仁智信”,兼有无双武艺与侠士风范,简直是个完美的人物,却因自己的坚守而死,此之谓“求不得”。

每读《天龙八部》,总为乔峰所感慨,斯人举世无双,结局却如此凄惨!

从这方面来了解,《天龙八部》中的人可分为乔峰一线与段誉一线。

乔峰一线,就是与乔峰关联大的一群一样“求不得”的人。譬如与之齐名的“南慕容”,一生想要兴复大燕,却先后在珍珑棋局、缥缈峰灵鹫宫、少室山以及最后木屋遭挫,明明身怀绝技,却生不逢时、时运不佳;与乔峰有情感纠葛的阿朱,遇见了对的人,也寻到了生父生母,却塞上牛羊空许约,死在爱人手上;再如乔峰的仇人庄聚贤、全冠清,甚至谭公谭婆赵钱孙以及单正这类人物,都是“求不得”。

段誉一线,则先是天龙寺众僧,保住了《六脉神剑》,还机缘巧合让段誉学会了这门神功,弥补多代人的遗憾;再有大明王鸠摩智,在枯井里大彻大悟,虽然内力全失却领悟佛门真义,连他自己都感谢段誉吸取他一生内力;而他的生父段延庆,不但得了个儿子,儿子还完成了他要当皇帝的愿望;至于段正淳以及他的爱人,死在一起恐怕是最好的结局,段正淳不是韦小宝,做不到和所有爱人共居;还有褚万里、古笃诚、傅思归、朱丹臣以及三司,要么为主而死,要么接着保护段誉……段誉一线,大多“求所得”,或者有了最好的结局。

至于虚竹,是全书中特别有意思的一个人,我觉得他算不上主角,可在全书中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他有“求不得”的部分,又有“求所得”的部分。

他是介于段誉和乔峰之间的人物,我觉得他和四大恶人中后面三个都属于这一类,在这个问题下面就不讨论了。

综上,看乔峰、慕容复,《天龙八部》是一部悲剧;

看段誉、鸠摩智,《天龙八部》更像是佛门弟子顿悟的过程,无谓喜悲。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如有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langa.com/mfly/39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