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

天龙八部里,乔峰被封的南院大王在真实


医治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0145.html

[日]王柯

摘自《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上海人民出版社年03月,已获世纪文景授权。

本文约字

阅读需要

15min

金庸作品《天龙八部》中,乔峰因为种种原因被迫远走北方,还认识了契丹皇帝耶律洪基并结拜兄弟。耶律洪基后来还封乔峰为南院大王。这个南院大王属于什么官职?体现了辽国真实历史中怎样的一种制度?

10世纪初期,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了被称为五代十国的南北分裂的时代。与此同时,长城以北的由游牧民族集团契丹人建立的帝国—辽(—年)逐渐形成并越发强大,开始了它对“中国”的侵略。契丹是“镔铁”或“刀剑”之意,该民族集团起源于东胡,是鲜卑人的一支。契丹作为一个民族集团,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还吸收了回鹘、奚族和室韦等民族集团的成分。在辽代以前,契丹是一个由八个部族构成的部族社会。为了抵抗异民族集团的侵略,7世纪初期,契丹结成了部族联盟,由每三年一次的部族酋长会议选举产生民族集团首领—可汗。在首领为大贺氏的时代(—年)和遥辇氏的时代(—年),契丹曾经归顺过唐王朝。唐王朝实行羁縻府州政策,在契丹地区设置了松漠都督府,唐还将皇族李姓赐予契丹可汗,并任命其为都督,八部的大人也分别被任命为各羁縻州的刺史。游牧起家的契丹人9世纪中叶以后,契丹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迭刺部较早地转变生产方式,从事农业生产,修建城郭,开始了向农业社会的转化。公元年,迭刺部的耶律阿保机(?—年)被选为契丹可汗,他于公元年称帝,开始使用“神册”年号,建立了契丹国。耶律阿保机又建皇储立太子,从而废止了传统的酋长选举制度。他还于公元年规定了官吏的等级,事实上废弃了契丹社会传统的部族制度。契丹帝国的治下生活着为数不少的汉人。当初,契丹帝国的统治领域仅限于长城以北,契丹帝国治下的汉人基本上都是战俘。当时,耶律阿保机利用汉人来开发农业生产,建设都市,以图发展契丹社会的经济。为了处理有关汉人的事物,他还在政府中专门设立了汉儿司。到了耶律阿保机的继承者太宗耶律德光时代(—年在位),契丹帝国首次实现了对汉人地域的统治。公元年,契丹帝国支持石敬瑭做了后晋的皇帝,作为报答,石敬瑭将北方十六州即所谓燕云地区割让给了契丹。燕云地区原是汉人居住的地区,共有二百万以上的汉人居住于此,因此太宗耶律德光启用汉人儒学者,在燕云地区“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耶律阿保机画像契丹的官制,从很早就分为南北枢密院。虽然太祖时代的官僚均分南北,然而其管辖范围一律为北面的非汉人地域。接收燕云地区之前,北枢密院负责管理的是军队、武器、军马等军政,而南枢密院所管则为官僚选拔、部族、户籍、税收等民政。但在接收燕云地区以后,原有的以契丹及其他非汉民族集团为对象的官僚体制成了北面官体系,与此相对应,建立了以汉人为统治对象的南面官体系。“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作为宋朝的使节三次赴辽的余靖(—年)在其《契丹官仪》中写道:“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具体而又详细地呈现了南北官制的实态。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胡人,当了南面官就得着汉服。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辽的南北官制是太祖在“因俗而治,得其宜”的方针下制定出来的。关于辽的“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这一政策的性质,从前就有“两个国家说”或称“二元政治说”。所谓“两个国家”就是,“契丹帝国实系包括两个国家。一个是契丹式的混合国家。由契丹人为首,混合奚、汉、渤海各族组织而成,由契丹人大可汗自己统治之。一个是汉人式的国家,由燕云十六州组成,契丹大可汗不直接统治,仅委任熟悉汉事的宰相代为治理。”“两元政治即是四季捺钵与五京并存的制度”。所谓“捺钵”就是“行在”“行营”,辽的皇帝每年随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而居住于不同的地方。辽模仿汉制建都,最初是上京(林东镇)、中京(宁城县)、南京(辽阳)这三京,太宗以幽州(北京)为南京,作为汉地统治的中心,此外,还将大同作为西京,改原来的南京(辽阳)为东京,这样就形成了五京。但是,辽的皇帝虽然置五京建宫殿,却并没有将五京作为日常的首都加以充分利用。据《辽史·营卫志》记载,皇帝“四时巡守”时,契丹族的内外大臣及一部分汉人官僚也与皇帝同行,五月和十月各一次的国事会议后,汉人官僚返回中京,“行遣汉人一切公事”,自己处理有关汉人的行政事务。也就是说,汉人以外包括契丹在内的各民族集团,由契丹人皇帝直接统治,而有关汉人的事务则委任给汉人大臣。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一国两制。首都与“捺钵”共存,也显示出辽王朝的政治构造具有二元性。特别是夏季“捺钵”和冬季“捺钵”的“与北南臣僚会议国事”,冬季捺钵“兼受南宋及诸国礼贡”,重大的政策决定和政治活动都在“捺钵”决定或举行,不仅是皇帝的居所经常移动,王朝的政治中心也随着这种移动而经常被置于非汉民族地区。“两个国家说”主要着眼于国家政治结构的双重性,纵向强调皇帝的绝对权威;而“二元政治说”则注重于国家政治结构的地域性,横向强调政治制度的异同。无疑,这种制度具有政治上的特殊用意。辽国士兵根据宋朝使节的见闻,“契丹枢密使带平章政事者在汉宰相之上;其不带使相及虽带使相而知枢密副使者即在宰相之下。其汉宰相必兼枢密使,乃得预闻机事”。在这种以民族集团为标准建立起来的二元政治结构下,民族歧视是不可避免的。建立二元政治结构的目的,就是将契丹的民族根据地视为对付汉人的政治资源,通过保持这一政治资源,以保持对汉人的威慑力。例如,耶律阿保机于公元年模仿汉字创造了契丹大字,后来又模仿回鹘文字等,创造了表音的契丹小字。可以认为,耶律阿保机的用意就是在于保护契丹的民族传统文化。但是,如果将“四时捺钵”仅仅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来观察,并只强调其在政治上的意义,就难以解释辽王朝中国化的现象。实际上,辽的政治中心从一开始就设在了非汉民族地区,“四时捺钵”也是在辽王朝建立之前就已经以契丹传统文化为根基形成的一种制度。契丹人原来是“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在东北的辽河流域,契丹人为适应自然环境而从事游牧渔猎生产。很明显,“四时捺钵”正是来源于这种传统的经济形式。辽王朝的皇帝所进行的“四时捺钵”,虽已不再具有经济目的,但“凿冰取鱼”“纵鹰鹘捕鹅雁”等活动就像一般日常活动一样已经司空见惯,可以看出,“捺钵”实际上也是一种民族集团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骑射是必修课“捺钵”所具有的另一个文化上的意义,就是通过“校猎讲武”来继承游牧民族的尚武精神。“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纵马于野,弛兵于民,有事而战。”“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分镇边圉,谓之部族。有事则以攻战为务,闲暇则以畋渔为生。无日不营,无在不卫。”契丹人非常重视尚武的传统,因认为有违“尚武”的民族精神而禁止契丹人参加科举考试就是一例。但是,辽王朝虽然通过以“四时捺钵”为核心的二元政治结构一直保持着将民族根据地作为对付汉人的政治资源,同时也积极推进了王朝的中国化进程。据《辽史·太祖纪》记载,耶律阿保机于公元年5月,在考虑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时,就应该祭祀何种神灵的问题征询大臣们的意见。最终,他接受了皇太子耶律倍(或—年)的“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的意见,下诏修建了孔庙。由此可以得知,辽从建国之初就选择儒学思想为王朝的意识形态体系。《辽史》成书于元代,在当时的右宰相蒙古人脱脱的监修下而成,即使是《辽史》中的这些记载有“为实现(元的)中国化而对历史事实进行了加工改造”的成分,但耶律阿保机制定中国式的年号,启用以韩延徽、康默记、韩知古等为首的众多汉人士人,大幅度采用中华王朝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组织形式等,则都是不争的事实。公元年(契丹会同九年、后晋开运三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翌年二月,在“后晋百官”一片“天无二日。夷、夏之心,皆愿推戴皇帝”的恭维声中,在安排布置了中华王朝“礼器”的后晋宫殿中即位称帝:“服通天冠、绛纱袍,登正殿,设乐悬、仪卫于庭。百官朝贺,华人皆法服,胡人仍胡服,立于文武班中间。下制称大辽会同十年,大赦。”辽王朝将自己完全打扮成了一副中华王朝的样子。辽从汴京撤离之际,将大量的“图书、礼器”带回了契丹地区。辽太宗的继任者辽世宗(—年在位),也非常憧憬向往儒学思想的发源地—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任用了很多后晋的故臣。辽景宗(—年在位)也将许多儒士或任命为幕僚或提拔为官吏,采取了一系列使契丹社会封建化的措施。辽景宗死后,皇太后萧绰(—年,即萧太后)和辽圣宗(—年在位)继续推进中国化的进程。进入11世纪以后,契丹又确立了按照户籍征税的制度,以及无论汉人还是契丹人犯罪者一视同仁的法律等,以前只有契丹人才能担任的南宰相和北宰相,到了这一时期,也就可以由汉人出任了。辽国壁画从辽太宗时代开始,辽就设置了太学和国子监,继五个“京学”之后,在地方上也相继设置了府学、州学和县学等,开始实行科举考试。通过统治者对普及儒学的推进,既有许多汉人儒士出仕于辽的官僚机构,同时在契丹人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儒士。被称为“好儒术”的辽兴宗(—年在位),曾于年对契丹出身的儒学家萧韩家奴指示:“古之治天下者,明礼义,正法度。我朝之兴,世有明德,虽中外向化,然礼书未作,无以示后世。卿可与庶成酌古准今,制为礼典。”努力追求政治文化制度的完全儒学化。据传,辽道宗(—年在位)也为儒学所吸引,他多次让儒学家为他讲解《论语》《尚书》和五经,并且“诏谕学者当穷经明道”。辽王朝的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儒学,最重要的理由就在于希望利用儒学思想来调整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和家族关系。进入辽代以后,契丹民族迎来了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由于部族制度的崩溃,“权力型政治”—皇帝权力取代了传统的选举制下的“权威型政治”,由于这一变化,“宗王反侧无代无之”,因为皇权集中了所有的最高权力,来自贵族、皇族内部的挑战屡屡不断。针对这种情况,最高统治阶层非常需要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体系,以便保证君王对臣下、家长对家族同时拥有绝对的权力和绝对的权威。到了公元年辽接收后晋的燕云十六州以后,辽王朝治下的民族人口结构又发生变化,汉人人口超过了契丹人口。出于以上种种原因,辽王朝的最高统治阶层为了维护既得权力,一方面盯上了鼓吹君主专制体制正当性的儒学思想,同时又大量启用汉人儒士,使他们成为自己可以利用的政治力量。辽王朝所实行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很多方面都模仿了中原王朝。其中包括:三省六部的官僚体制,州府县的地方行政体制,元号、帝号等政治文化制度,依照户籍的税收制度,以国子监和太学为首的文化教育体制以及重农政策等等。因此,在辽代,基本上没有汉人儒士由于其民族出身而受到歧视的现象。例如,汉人韩德让(—年)被萧太后赐名为耶律隆运(当时的圣宗名为耶律隆绪),官至大丞相,受封为晋王,得到了辽皇室的最大宠信。影视剧中的辽国君主辽王朝从其政治需要出发选择了儒学化之路,完成了王朝政治文化制度的儒学化。其结果是,淡化了与汉人之间的异民族意识,促进了契丹民族集团的汉化。世宗立汉人出身者为皇后,皇族采用刘、王、李等汉姓,皇后族采用萧姓,以此为始,众多的契丹人都使用了汉姓。公元年,辽王朝又改国名为“大契丹”。有人认为,这是契丹人恢复民族意识的标志,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同一年内,辽提拔韩德让为“开府仪同三司政事令”(首相),并废除了“契丹人致汉人死者偿以牛马”这一具有民族歧视意义的法律,并同时决定继续沿用“汉法”。当初辽太宗在灭后晋之际,从后晋那里得到了始于秦始皇的所谓中华王朝的“传国玺”。辽王朝历代皇帝都以此为根据,声称辽王朝才是中国的正统王朝一说来自“天”意。年(重熙七年),辽兴宗亲自为科举考试的殿试命题,“以《有传国宝者为正统赋》试进士”。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出,辽王朝正是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中寻求其作为正统中华王朝的合法性根据。与辽兴宗所言“中外向化”相同,辽代的许多皇帝都将辽王朝定义为“中国”“中华”。例如,年,辽道宗在其《赐高丽国王册》中说道:“我国家......推恩信于万邦,宁分中外。”同在年写成的皇后萧观音的“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在承认契丹为夷的同时,还自豪地称辽“承天意”,将儒学的“文章”“声教”传至遥远的边地。也就是说,辽的统治者所说的“中国”,实际上就是拥有中华文化之国。据说,辽道宗在学习《论语》时,曾经就“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一句,对汉人老师说:上古的獯鬻等异民族因全无礼法而被称为夷,而“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辽道宗这句话表明,他认为中华就是一种文化,契丹一旦拥有了中华文化,在民族上也就变成夏和中华。而在与辽对峙的南宋的大臣看来,辽王朝的做法不过是“托中国为名也”。但辽王朝所说的“中国”“中华”,并非中原这一地域上的概念,亦非汉人这一民族集团,它所说的“中国”“中华”完全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从11世纪中叶开始,辽王朝统治者在与南宋的接触中频繁使用“两国一家”的说法。例如,辽兴宗在年给宋仁宗的信中写道:“封圻殊两国之名,方册纪一家之美。”在年的信中辽兴宗又写道:“两朝事同一家。”辽道宗在年给宋神宗的信中也曾写过:“虽境分二国......而义若一家。”博物馆中的澶渊之盟示意图“两国”是明确的,那么“一家”指的又是什么呢?据《辽史·世表》记载:“辽本炎帝之后,而耶律俨称辽为轩辕后。”耶律俨(?—年)是辽道宗时期的参知政事,这种契丹人与汉人同属炎黄子孙的观点,在《圣宗皇帝哀册》和《道宗皇帝哀册》中都可以看到。5既然可以称为同祖同源,在民族上就应是“一家”。出人意料的是,这种想法与发源于近代的“中华民族”的概念非常相似。事实上,契丹民族集团在自己统治的辽代不仅没有增大,相反由于与汉人的同化而逐渐走向了消亡。随着时代的推移,辽的“四时捺钵”也逐渐发生变化。以前,皇帝驻在首都的时间非常短,但到了辽太宗时期,在把上京作为皇都的同时,又把南京作为汉地统治的行政中心,从此时起,首都的机能开始逐渐明确起来。到了辽圣宗(—年在位)时期,辽王朝国势增长,圣宗兼用中国制度,把中京作为新的首都进一步加强建设,并将其作为接见宋夏使节的地方。《辽史·营卫志》则说:“汉人枢密院、中书省唯摘宰相一员......宰相以下还于中京居守,行遣汉人一切公事。”“四时捺钵”与首都并存,但同时首都的功能在不断加强,说明随着契丹人汉人合作共存社会的逐渐形成,辽王朝的二元政治也处于一种逐渐向一元政治过渡的趋势之中。

书名:《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作者:[日]王柯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年03月

“果粒历史”新刊推荐

足不出户畅读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点击下方图片

把历史私教装进口袋里

“在看”的永远18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langa.com/mfly/39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