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18.html这是一场大家共同完成的会议,每一个人都是会议内容的产生者,所以这是一篇回顾,更是一场大家思维火花的记录和展示。
在夏至到来的前一天里,小路成功举办了自然教育发展会议,邀请了来自不同行业的伙伴们,开展了一场日出而始,日落而终的。
先用一段小视频回顾一下这次实现了很多的期待和小美好的破圈之旅吧!
这次的破圈会议,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部分,由向内观察,探讨自然教育行业的发展与方向,到中午1个小时的自然轻体验的自助探索串联,最后进入下午的聚焦人才、融合、平台的分享交流。
→→,不同场域的转换,每一位伙伴既是参与者也是分享者,即是问题的提出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这样一场精心又特别的会议,打破了传统会议单向输出的模式,没有分享嘉宾,更多的是引导人,更多的是邀请参会者一起共同参与讨论。
我们相信,破圈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力量。
//向内观//
主题一:自然教育是什么?
在上午的第一部分的主题讨论中,引导人小溪频频抛砖:“对你来说,什么是自然教育?”“自然教育,教育什么?参与者可以在自然教育的过程中收获到什么?”“自然教育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它可以发生在哪里?为什么?”“除了以上的场景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其他设想呢?”
虽然外界有很多对于自然教育的定义,也在各种场合、线上线下,有不同的人介绍了自然教育,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是怎么理解自然教育的呢?不同的伙伴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自然教育就是带孩子在自然里玩吗?自然教育的教育属性有哪些,伙伴们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自然教育的发生场景,让我来为你描绘。厨房里、阳台上、餐桌上、家门口、城市公园、河边、校园、博物馆、森林、雪山……自然教育的发生场景原来可以有这么多的可能。不同发生场景的背后,其实映射的是自然教育里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
关于儿童自然教育的50个主张(上)
推荐阅读
关于儿童自然教育的50个主张(下)
主题二:教育3.0模式下的自然教育之路
在这一部分,引导人晶琳首先介绍了教育从1.0→2.0→3.0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不同之处。之后针对“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你认为教育3.0有什么独特的价值”这个议题分小组展开了头脑风暴。
伙伴们就知识、技能、品格、元认知四个维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分享。
各小组都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比如,3.0教育模式下更符合了学习者的个性化成长和自我认知,在个体探索-思考-调查-行动-反思-再学习的闭环中充分调动了自我的学习力和反思力,从而形成了一个成为终身学习者的闭环。
拓展阅读:推荐阅读
Aha
顾远:教育,一场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主题三:现状困境与发展思路
上午的最后一部分的讨论聚焦于行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由小路的创始人壮壮作为引导人,抛出了破圈之路的概念,让大家思考,对于自己来说圈是什么圈?自己是圈外人还是圈内人?
通过现场简单的小调查,我们发现,在参加会议的伙伴中既有两只脚都在自然教育圈内的伙伴,也有一只脚在圈内,一只脚在圈外的伙伴,也有两只脚都在圈外的人。参会者身份的多样性恰巧也符合了我们对破圈之路的期待。
原来破圈的力量来自于行动。也许就是从这一次的会议开始,会激发更多有趣的破圈合作。
//梅园公园自然轻体验//
自由午餐时间后,大家转战下午的场地。一路前往星球的乳山路上,沿途有很多有趣的地方,还会途径梅园公园,伙伴们带着上午领到的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吃一路玩一路想的任务清单,进行了一场轻松自然的自然轻体验。有伙伴吃到了好吃的食物,有伙伴观察到了蝴蝶,有伙伴看到了螳螂,还有伙伴还在公园的池子里发现了好几只一同做冥想的乌龟……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langa.com/mfjj/7934.html